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红色家园 > 《肝胆照千秋》网上展馆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CNTV演播室,我是主持人张莹。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中国将军书画院、中国将军文化研究会联合推出了《肝胆照千秋——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5周年网上展馆》,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几位特殊的嘉宾,作为展馆的上线和网友们做一个交流,共同缅怀我们这位人民的好总理。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我旁边这位是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黄万荣将军。
黄万荣: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坐在中间的这位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
周秉德: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坐在那边的这位是周恩来秘书纪东将军,欢迎您。
纪东:各位网友大家好。
不能有特权思想 更不能要求特殊照顾
主持人:周老师,您从小就和伯父周恩来总理生活在一起,是他最亲近的人了,周总理一生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您作为侄女,伯父留给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伯父对您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周秉德: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我感觉到他一生都是为国家的繁荣,为人民的幸福在奋斗,也就像他13岁的时候回答校长所说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我觉得他为中华之崛起,不仅仅是读书,他是为中华之崛起奋斗了一生的,整个这一生他都是为咱们的国家民族在奋斗。所以我觉得他就是为国为民又忘我(奋斗的)这样的一生,我最突出的是这样一个感觉,我的认识是这样一个想法。对我们的教育的话有两点最突出,一个就是虽然我们的伯父是国家的总理,但是我们不可以有任何的特权思想,也不可以有任何的特权待遇,我们就是普通学生,从一开始我们刚刚来,才是小学生、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再三的讲,你就是普通学生,你现在是普通学生,将来工作以后你就是普通劳动者,他连普通工作者都不说,你们就是普通劳动者,就是要做普通老百姓,所以处处给我们讲的是我们就是普通人,所以我们一直就是用这个来看待自己。比如说我上中学的时候,暑假我在院子里看书,大家都知道伯父是日以继夜的,通宵达旦的工作的,但是早晨总要去稍微休息一下的时候,房间里闷了一晚了,在院子里透透空气,在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说秉子你怎么坐在这儿,你没看见那么多的叔叔扫院子呢,你怎么坐在这儿看书。
主持人:应该帮着他们扫院子?
周秉德:我虽然是总理的侄女,但是对于这些普通的战士来讲,我没有任何特权,我跟他们是一样的,我不能有任何的特权思想,就是这样的劲头。我小时候不太在意,后来就越来越深刻,大家都在学习周恩来的时候,我这个镜头马上就连续不断地经常会翻过来。要想到这个镜头,就是我不可以有任何特殊,我跟普通的战士是一样的,我不能比他们有什么特权思想,不能比他们有什么特殊。从小他的汽车不可以给我们用,有的时候偶尔跟着他出去看看伯母,伯母生病,在颐和园,专门为我们是不可以的,绝对不行的。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们住的是集体宿舍,集体宿舍里头的就是住校了,周六的时候回家,有的同学就有车接。
主持人:心里有点儿不平衡?
周秉德:他们都有车接,伯父伯母说车子是给伯伯工作上用的,他是为工作才用的车,不可以接你们小孩,不可以为你们孩子服务,这车是公家用的。从小就是这样子来教育我们,所以第一个就是要我们不能有特殊化的思想,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然后就是什么呢?我们不管是学习、工作、生活,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个要讲清楚,出发点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能由个人的兴趣出发,不能由个人的利益出发,这一点也记忆深刻,很突出的这么一个印象。我们不论做什么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我有四个弟弟,我们兄弟姐妹有六个人,有四个都去当过兵,这四个当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在不同的形势之下,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在文化大革命以前,高中毕业生个个都要去上大学,甚至于留苏,我两个弟弟都是在那个时候高中毕业的,他就要求他们去当兵,因为什么?特别是给我大弟弟秉军就讲当时的形势。1961年他高中毕业,他准备是要考清华大学,伯伯专门找他谈话,现在的形势是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农业减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不够,所以国务院开会决定今年的征兵是尽量的不在农村征兵,到城市里征兵,目的提高农村的劳动力,提高农业的产量,生产力。他说在国务院会议上我就跟大家说了,咱们都是当兵的出身,都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你们会说我没有儿子,可是我有侄子,我可以动员我侄子去当兵,我弟弟听了这个话还有什么可说的,一定要去当兵。1965年,我四弟秉华也是,高中毕业以后,也没有去上大学,也都去当了兵,而且就是普通兵,我大弟弟飞行员招收了,就做飞行员,四弟就是普通兵,伯伯专门交待他卫士。
主持人:按照正常的流程?
周秉德: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去当的兵,确实当了大头兵,炊事兵,三年以后,复员以后回来当工人,而且是个印刷厂的工人,很普通的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就是这样的,这是在文化革命以前。文化革命以后,大学都是在斗批改,都是搞文化革命的时候,都不征兵了,不招生了,没有什么可以招上大学的机会,这些学生怎么办?毛主席说,广大学生大有作为,号召这些人下乡,秉和,秉建都下乡了,秉建在蒙古包跟老乡住在一起,跟农民一块儿劳动生产,他们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
主持人:那个时候上山下乡好像都是比较艰苦的地方?
周秉德:太艰苦了,甚至于确实是吃不饱,有的时候还是很有危险的那种状况。也是在那儿很多年,但是他们两位精神状态还好,也都入了党,在民兵训练,民兵大队的时候,就在招兵的时候,民兵大队就把他们去推荐当了兵,参军了。那时候参军跟在农村里头上山下乡是天壤之别的生活条件,当兵的话,你能吃得饱啊,劳动强度也没有那么大,然后当了兵以后,一般都可以回到城里来安排工作,这是非常被人家羡慕的这么一条路,特别当时是解放军的威望也特别高,大家都觉得当了兵是特别荣耀的一件事情,都特别愿意当兵,有很多知识青年都想方设法甚至是走后门当兵,都有。但是,他们两个就是被民兵大队推荐当了兵,但是当了兵之后,伯伯还让他们再回到牧区和农村。他们两个想不通,想不通觉得那我刚刚当兵几天、几个月马上就要回到农村去,是不是觉得我在部队里面犯错误了,给我退回去了,在这个时候,唯一的一次伯伯利用他的关系来安排了他们两个的去向。因为我们从小,我们一直几十年的工作全都是自己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跟组织上的调令,上级的调令,从来他们没有说过话,不会为我们的工作提升一点还是调一个好工作去做任何的事情,那么这一次他们两个怕觉得回去以后,觉得人家认为在部队里面犯了错误了,我才回,伯伯那一次找了有关的领导给他们两个人调换了县和旗,内蒙就叫旗,延安旁边的一个县,换了一个旗,生疏一点,好像是新来插队的这种状态,才把他们安排了。就是说那时候大家都要想当兵的时候,都想上学,文化革命以前,都要上学,留苏的时候让他们去上学。但是在问题革命当中没有学上的时候,大家都很愿意,参军的时候,他们两个已经参了军,又让他们回到插队的地方,在这一点上,他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你们应该让那么多的知识青年希望去当兵,那应该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的知青去当兵。
主持人:我很想问一下周老师,您觉得总理这么做是不是对你们要求比较苛刻?他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您有没有问他为什么对自己的亲人这么严格或者说这么要求?
周秉德:从小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自己家里人应该起带头作用。
周秉德:不能特殊。
主持人:从您这儿的表述,我们真的是感受到对自己的家里人没有任何的这种特殊的照顾,反而是更加的严格。
周秉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