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红色家园 > 和谐东兰 >

今日东兰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17:11 | 进入博物馆吧 | 来源:CNTV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城乡交通建设整体提速,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境内修通二级公路,乡乡修通四级以上柏油路,90%的行政村通了四级砂石路,全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达1100公里,东兰成为广西公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县份之一,长期以来制约东兰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滞后的“瓶颈”被打破,东兰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资源型加工业体系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的主导因素正在形成。共投入9800多万元资金,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全县11家破产和濒临破产的国有工业企业全部改制,同时利用特色资源招商引资,重新构建东兰资源型加工业体系。按照中药城、特色农产品加工区、旅游产品加工区、农机设备加工区、仓库区、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一城四区一市场”的总体布局,集中力量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已经入园落户的企业有16家,被自治区确认为全区B类产业园区。以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3亿元,比2002年增长3.7倍,工业主导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县城改造扩建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2002年以来,共投入城镇建设和改造资金近2亿元,将县人武部、河丰药业公司、民族中学等10个单位整体搬迁出老城区重建;完成九曲河治理一期工程,正在实施九曲河治理二期工程,使县城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的标准;兴建县城文化中心广场,使县城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在老城区启动了财政大楼、铜鼓苑住宅小区、运达宾馆等41个县城建设和改造项目,城区面积从原来的0.8平方公里增加到1.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5万人。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全县14个乡镇的办公条件,使乡镇实现办公楼房化、住宿套房化,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环境明显优化。


       有效化解财政风险,加快发展的后续基础更加牢固。牢固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自觉追求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默默致力于卸包袱、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始终把增加财政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最重要的指标。针对东兰财政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按照一手保基数、一手抓财源的思路,狠抓财政增收不放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财政收入2007年比2002年增长52.5%;全县可用财力从2002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亿多元。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可用财力的增加,近几年来,在确保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县财政已直接偿还历年政府各种欠款1.7亿多元,同时按比例消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拖欠银行各种债务2.7亿元,从而逐步化解了财政风险,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后续能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发展的回旋空间更加宽广。坚持把城镇辐射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经济引领发展作为建设老区和发展老区的最高追求,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农村基础教育长足发展,教育“两基”工作被评为国家西部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效开展,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4.3%;全县沼气池总数上升到3.7万多座,沼气入户率达70.5%,排在全国县一级的前列;通电覆盖率达88%,电视覆盖率达53%。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长80.6%;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县农民投入的建房资金达2.82亿元,东兰农民的住房条件,与桂东南农村相比也毫不逊色。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为统筹城乡发展拓宽了空间,为建设社会主义东兰新农村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i贴吧  新浪微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