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所有的讲义都是他自己写的,一色的蝇头小楷,特别认真。课上,他往往采用启发式教学,经常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然后再告诉大家物理学的大师是怎么解决的。”让陈佳洱印象深刻的是朱光亚回答学生问题的方式。
1962年,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爆轰试验、中子源研制等均取得了重大进展,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建设以及核材料生产等问题也在按计划进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威力为2.3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理论、结构、设计、制造到引爆控制系统、测试技术等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顺利完成原子弹研制的“三级跳”计划。有人评论说,朱光亚等科学家是把物理成果转化成工程成果、把科学技术转变成战斗力的大师。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先于法国1年时间成为世界上拥有氢弹的第四个国家,发展速度是核大国中最快的。
朱光亚,湖北武汉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04年,朱光亚80岁时,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被称为是“奋力挺起民族脊梁”的功勋科学家,而他自己却把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一辈子主要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 1924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从20世纪50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曾回顾说。
“朱光亚星”,是一颗小行星,由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2004年12月26日,朱光亚院士科技思想座谈会暨“朱光亚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座谈会和命名仪式并对朱光亚表示祝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朱光亚参与核武器研究,当时严格保密,他严于律己,家人都不知道。“核工作者的要求是,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儿。直到原子弹研究成功,向外界公开了消息,我们才知道他的工作。就连他的儿子知道时也很惊讶:‘原来原子弹是我爸爸搞的!’” 许锡挥说,朱光亚虽然是著名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但是他有空的时候,会买菜、会砍柴、做家务。“朱光亚和我们家人的关系都很好”。